盧鍛列傳
盧大隆
盧鍛(1592—1665年),字百煉,又號學純,陸豐縣大塘鄉(xiāng)人(原海豐縣碣石衛(wèi)),明朝兵部職方司主事,并授南安監(jiān)軍道。
盧鍛生平孝友,捐租入祖,和睦宗戚,散谷賑荒,撫孤恤窮,忠君愛民,保城御寇,抗清衛(wèi)國。少年好學,勤習《春秋》,負經(jīng)濟才。進海豐縣學時,三批名列前茅。三十五歲補凜。四十三歲時,劉香勾結倭寇圍攻碣石城,鍛率眾力御,使香寇五攻不克,被創(chuàng)而逃。當時東北城墻雉榘已毀,岌岌難支,鍛則募鄉(xiāng)勇寢處其間,獨當一面。又東門城外有一列居民住屋,靠近城墻。每為賊犯。為加強防守,鍛即出高資賠償屋主,毀屋就地建筑炮臺,以扼盜沖,民賴以安。以后,分守嶺東道來碣石駐防,對鍛經(jīng)略雄才甚為嘗識,開始就把鍛當作驊騮駿馬,再而被當作琬琰美玉。一切海防治安策略,都要盧鍛參與議決。使猖獗的?軣o所施其伎。
盧鍛五十一歲舉崇禎壬午科歲貢,進京廷試任京秩,授兵部職方司主事,隨即以薦疏治南安監(jiān)軍道。在監(jiān)軍期間,由于鍛忠心耿耿、勤政愛民,加強安撫教育,多做賑災救窮,歷兩年而南安大治,功績巨著,民頌青天。正當為國大展鴻圖之時,不料漢奸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京都頓陷,帝崩于難,韃虜橫行,燒殺搶掠,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盧鍛怒鬟沖冠,誓食胡虜肉,誓飲匈奴血。朔風戎馬,寒光鐵衣。先后隨福王、唐王、桂王在江南轉戰(zhàn)萬里,與清兵浴血搏斗竟達十多年之久。直至桂王逃亡緬甸,大勢已去,盧鍛才不得不同禮部尚書黃其遇渡海潛回碣石,隱伏在深山密林里的八萬雙沛村,處心積慮,臥薪嘗膽,以圖東山再起。惜志未酬而鬢霜,虜未除而限至。清康熙四年,盧鍛不幸與世長辭,享壽七十四歲?滴跏荒杲▔,墳文中堅持以“龍飛”紀年,誓不承認“康熙”帝號。其民族氣節(jié)和忠貞之心,確可以貫長虹而輝日月。
貧家出孝子,亂世見忠臣”。盧鍛處在我國同異族生死搏斗的非常時期,始終堅持民族氣節(jié),忠心耿耿,一絲不茍,真亂世之忠臣,民族之英雄也。
乾隆三年,清廷為順應陸豐人民對盧鍛愛戴之心,才以“保城御寇”單方面功績,在碣石城外為盧鍛建“功德祠”。又于乾隆十三年在陸城為盧鍛進“鄉(xiāng)賢祠”。
盧鍛一生是抗倭衛(wèi)國、忠君愛民的一生。由于經(jīng)過清廷二百多年的禁錮,其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大都沉沒,其遺物遺作所存也不多。但僅從下面三首遺詩中,也足以說明了盧鍛愛國愛民之心了:
一、京邸初得警報
綠畝芳菲綠樹森, 胡然風景忽成陰;
筠心不逐飛塵染, 留取明朝雨露深。
二、從軍行
羌笛橫吹塞下秋, 驍騎鐵馬滿邊頭;
丈夫報國應如此, 不掃蓬婆誓不休。
三、哭林興主政
同期扈蹕氣云蒸, 君落奸謀慘不勝;
肝膽盡涂妖鱷窟, 凄風怒處浪千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