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民網(wǎng)
標題: 炮打汕尾雜文 [打印本頁]
作者: 吳鉤 時間: 2013-3-24 19:00
標題: 炮打汕尾雜文
本帖最后由 吳鉤 于 2013-3-24 19:06 編輯
炮打汕尾雜文
我的朋友,寫雜文的外地人馮遠理先生,曾經(jīng)寫過一則介紹汕尾的短文《汕尾,一片燦爛的星空
》,對汕尾文人頗多過譽、溢美之詞。我將他的這篇短文摘抄在下面:
一個地方最能讓我產(chǎn)生溫情和敬意的就是文化?匆粋地區(qū)是否有文化不能從電視、報紙上去看,更不能從街道上去看,而是看這個地區(qū)是否有文化的載體——文化人。沒有文化人的地方,不論它們的電視、報紙多么花哨、多么熱鬧,不論他們的街道多么整齊,文化廣場建得有多氣派——外表的氣派無法掩飾內(nèi)心的貧瘠,我對這個地方也尊敬不起來。
汕尾就是一個讓我產(chǎn)生溫情和敬意的地方。汕尾的經(jīng)濟,在廣東算不上發(fā)達;汕尾的歷史,我不太了解,也不知道歷史上出過多少名人,但這仍然使我不失對汕尾的溫情和敬意。在廣東廣州不僅是經(jīng)濟中心,更是文化中心,尤其是作為文化中心的地位,廣東省內(nèi)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能和它相提并論。中山大學作為南中國的文化學術(shù)重鎮(zhèn),在華南首屈一指;《南方都市報》《南方周末》《南風窗》《同舟共進》《隨筆》等中國最著名的報刊都在廣州。深圳雖然是廣東的另一個經(jīng)濟中心,但她的文化品位和廣州不可同日而語。深圳沒有一個像中山大學袁偉時教授那樣的著名學者,也沒有一個像《南方周末》《隨筆》那樣有品位的報刊。而汕尾作為一個經(jīng)濟上毫不起眼、歷史上沒有多大影響的新地級市這幾年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了一批文化人,能不讓人產(chǎn)生敬意嗎?
我“認識”的第一個汕尾文化人是鄭溢濤。那是多年前的一個星期天,我去著名雜文家蘇中杰先生家里作客。在那里我看到一份《汕尾日報》。這是蘇先生的文章發(fā)表后寄來的樣報,里面有責任編輯鄭溢濤的名字。此前,我多次拜讀過鄭溢濤的文章,也知道他是一個很有名的雜文家,但不知道他是汕尾人。從此,我也成了《汕尾日報》的作者,和鄭溢濤的“來往”日益密切起來。我有了稿件,先給《汕尾日報》。從鄭溢濤那里,我又陸續(xù)“認識”了許多汕尾的朋友。
第二個認識的汕尾朋友是陳章。我的文章在《汕尾日報》見報后,多次有幸和陳章先生同版。陳先生一生命運多舛、經(jīng)歷極為坎坷,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一份穩(wěn)定、固定的收入。陳先生對詩詞歌賦都有很深的研究,他曾寄給我一份自編的小冊子,里面都是他的多年心血。難能可貴的是,陳先生并不是一個食古不化的人,他對于世界潮流、對于自由、民主、憲政和人權(quán)有著清醒的認識。說來湊巧的是陳章先生還是鄭溢濤的老師,師生雙雙笑傲文壇,這也是汕尾的一出佳話吧!我們祝愿這對師生在今后的歲月里,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汕尾的文友們在國內(nèi)名氣最大的大概是練洪洋吧。我多年前和練洪洋就“熟悉”,也知道他是廣東人,但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也是汕尾人。聽鄭溢濤說,練洪洋原來也在《汕尾日報》,和他都在副刊部。練洪洋的寫作以時評為主,其文筆犀利、大膽、潑辣,在時評界和雜文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和大量的讀者。中國雜文界的大哥大《雜文選刊》和《雜文月刊》每年都刊發(fā)了他大量的優(yōu)秀雜文。廣東的讀者對他更不應該陌生,他在廣東的媒體上如《信息時報》等發(fā)表了大量的時評,有時一天一篇。
【接下來一段是對我的介紹。我不敢當,所以此段不錄!
汕尾在國內(nèi)知名文化人還不僅僅這四位,這兩年又冒出了兩位。一個是原來陳章的同事,現(xiàn)在《汕尾日報》記者陳綿欽;另一個網(wǎng)名叫“夜行者”的中學老師,我至今還不知道他的名字。這幾年,他們在網(wǎng)絡和報刊上很活躍,尤其是“夜行者”,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許多知名報刊經(jīng)常能見到他的名字。
一個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新建地級市,竟在短短的十幾年內(nèi)涌現(xiàn)出了好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作家、學者,這不能不令人深思。因為大部分文友是雜文作家,我們姑且稱之為“雜文的汕尾現(xiàn)象”吧。至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希望能夠看到汕尾朋友的思考。但實事求是的說,汕尾的這些朋友都還沒有達到國內(nèi)一流作家、學者的水平。但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都具備了成為一流作家學者的潛力,但因種種原因,他們目前還不是一流的作家和學者。作為朋友我希望他們能克服外界的誘惑,靜下心來,十年磨一劍。我相信他們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夠做出讓我們驚嘆的成績,一定會在中國文化史上會留下濃厚的一筆。那時候,汕尾的星空會更加燦爛。
馮先生是寫雜文的,難免對雜文情有獨鐘,情人眼里出西施,所以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稱贊汕尾的雜文成就——如果真有成就的話,認為“一個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新建地級市,竟在短短的十幾年內(nèi)涌現(xiàn)出了好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雜文作家,感到很驚奇。坦率說,馮先生顯然是過譽了,愛屋及烏了。汕尾哪有“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雜文作家?即使有,又有什么了不起?
我十多年前學寫雜文,深覺得這實在是最好寫、最好忽悠讀者的一種文體了。后來雖然發(fā)了幾篇文章,但斷然不再寫什么雜文了。去年我在雜文報的網(wǎng)上沙龍留了言,說了幾句對雜文的批評,也引來汕尾雜文家鄭溢濤先生的反駁。我對雜文的看法,還是如去年,所以將去年的話也抄下來:
以我自己的體驗與觀察,雜文至少有兩個幾乎是先天性的毛。
一、雜文講求“雜文味”,這固然使文體有些好看,乃至“文趣盎然”,但同時也損害了說理的嚴謹與條理,甚至培養(yǎng)了一種“雜文思維”:說理喜歡用比喻、夸張、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等修辭法,缺乏起碼的邏輯推演,最后道理說不清楚,或者僅僅是說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二、雜文講求“戰(zhàn)斗性”,這固然使得雜文顯得很有血性,有批斗精神,但往往這個“戰(zhàn)斗性”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甚至是非理性、感情用事的,只有化繁為簡的價值批判,而缺乏對事物復雜性與來龍去脈的多元把握與理性分析。最常見的是“戰(zhàn)斗性”與“雜文味”結(jié)合在一起,比如將要批判的對象先驗地比喻為“蒼蠅”之類,那么用不著論證,“蒼蠅”就是該死的。
我提及雜文缺陷,是源于本人濫竽充數(shù)的雜文寫作經(jīng)驗與近幾年閱讀一部分當代雜文的觀感,與魯迅倒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我知道魯迅是雜文家的圖騰,我遇到的雜文作者,多是言必稱魯迅的,他們的思維顯然就帶有明顯的魯迅雜文思維。再比如說,一名鄭先生認識的雜文作者曾自言,雜文是他了解歷史的主渠道,那么我有理由懷疑,通過“雜文敘述”了解到歷史,那會形成多么謬誤與狹窄的史識?再比如說,為什么我常常發(fā)現(xiàn),雜文作者通常都持猛烈而徹底的批判傳統(tǒng)的立場,少有例外?
將所看到的雜文毛病歸結(jié)為“文體局限”,并不是我信口開河,其實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雜文味與戰(zhàn)斗性是雜文之所以是雜文的特征,而我所提到的雜文缺陷則是從這兩項雜文特征推導出來的,稱之為“文體局限”合乎邏輯。我也可以例舉大量雜文作品來證明它合乎事實。當然我也不否認雜文味與戰(zhàn)斗性的確是體現(xiàn)了雜文魅力之所在,但禍福相倚,利弊相生,拿捏得當,可能就是一篇既有文味又有深度的佳構(gòu),拿捏得不好,即將我所說的文體缺陷暴露得淋漓盡致。
雜文味的問題,與雜文作為一種奇特的文體有關(guān)。從本質(zhì)上來說,雜文是離不開說理的,但在氣質(zhì)上,雜文又更接近于文學體裁。適當?shù)奈膶W手法固然有助呈現(xiàn)說理的精彩,但文學畢竟不是說理的合適載體,有時候甚至是彼此相悖的,不節(jié)制的比喻、隱喻、夸張、含沙射影等文學修辭法,直接傷害了說理的邏輯性。文學的激情與情緒化傾向,更容易將一個理性的論題弄得面目全非。不客氣地說,鄭先生博客上那篇置頂?shù)摹洱埛N》就是一篇空有含沙射影不見道理的失敗之作。
戰(zhàn)斗性的問題,可能與雜文的篇幅有關(guān),但更可能與某種“雜文思維”有關(guān)。通常來說,雜文都是千字文,這個篇幅用于就事論事的時評或許足夠,但對于有宏大敘事癖好的雜文作者來說,用一二千字表述一個大命題,往往只能只及一點、不顧其余,如果作者之前養(yǎng)成了狹窄的視野、學識儲備不足的話,要避免“只及一點”,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我不覺得汕尾出了幾個寫雜文的作者,是多么值得驕傲的事。
該貼已經(jīng)同步到 吳鉤的微博
作者: 逆風溯流 時間: 2013-3-24 19:54
據(jù)我了解,練紅洋在珠三角文壇(雜文時評)有點影響。
作者: 獨目三與葫蘆慧 時間: 2013-3-24 21:07
排排坐,吃果果
作者: danjin 時間: 2013-3-24 21:39
向活躍于汕尾文壇的老前輩們學習、致敬!
作者: hqq 時間: 2013-3-24 22:14
可以嘩眾取寵,不能目中無人……
作者: 飛鴻 時間: 2013-3-24 22:16
這幾位都在汕尾日報發(fā)表過文章,有記憶。
作者: 法至上 時間: 2013-3-24 22:37
像魯迅先生那樣敢于抨擊時弊的雜文才有號召力、戰(zhàn)斗力、魅力!那些粉飾太平虛無縹緲的文章可以稱為“雜文”嗎??
作者: 老ホ糊オ涂 時間: 2013-3-24 23:47
![](static/image/smiley/tuzi/1.gif)
作者: 幽壹 時間: 2013-3-25 01:51
本帖最后由 幽壹 于 2013-3-25 01:57 編輯
沾沾光:文中提到的五位大師都是我的好朋友,,,:lol
作者: 很牛的時評者 時間: 2013-3-25 02:17
“一個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新建地級市,竟在短短的十幾年內(nèi)涌現(xiàn)出了好一批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作家、學者!边@是什么話?難道不應該有嗎?這叫“夸人”嗎?我看是在損人吧。
別老拿這些人的名字來這里顯擺,在汕尾日報發(fā)過文章的人就怕你算都算不過來。
老提這些人的名字,無疑就說你們都是有名的“家”而已。何必呢?虛名有什么用?做人還是實在的好。
作者: 強人 時間: 2013-3-25 03:51
幽壹 發(fā)表于 2013-3-25 01:51
沾沾光:文中提到的五位大師都是我的好朋友,,,
幽壹也是年輕的雜文家,文章不錯的。
作者: 砍瓜切菜 時間: 2013-3-25 11:59
再比如說,一名鄭先生認識的雜文作者曾自言,雜文是他了解歷史的主渠道,那么我有理由懷疑,通過“雜文敘述”了解到歷史,那會形成多么謬誤與狹窄的史識?
===============
這算不了什么,雜文家個個都是才智過人之士,只有人們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事情。
比如汕尾文壇霸主,汕尾最出名的雜文家,就從三言兩拍這些小說中看出了諸多歷史社會真相。雜文家,都是有特異功能的。建議全世界所有大學的歷史系定期請雜文家們給他們講歷史去。
作者: 汕尾人馬 時間: 2013-3-25 13:05
![](static/image/smiley/tuzi/1.gif)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3-25 14:43
砍瓜切菜 發(fā)表于 2013-3-25 11: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比如說,一名鄭先生認識的雜文作者曾自言,雜文是他了解歷史的主渠道,那么我有理由懷疑,通過“雜文敘述 ...
這些個風涼話全無意義!你不是說要談學理么?學學吳鉤吧!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3-25 15:06
本帖最后由 鄭溢濤 于 2013-3-25 17:13 編輯
吳鉤兄記錯時間了,他對雜文的這些觀點在雜文報“網(wǎng)上沙龍”的留言,不是去年,而是大前年(2010)底。我一萬多字的回應《與<隱權(quán)力>作者吳鉤侃雜文》當時分別貼在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470050100nzxd.html
光明博客http://blog.gmw.cn/blog-56931-289620.html
精英博客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665139_p_1.html
在這篇長文中,我認為我是基本上把相關(guān)問題說清楚了的。(記得本文貼在天涯時,吳鉤兄跟了幾個字:這個頂一下。)
馮遠理先生對汕尾雜文作者的評價(還專門為我寫過評論),我也認為頗多溢美之詞。他對雜文文體特質(zhì)的把握,恐怕也不見得很到位。至于吳鉤“不覺得汕尾出了幾個寫雜文的作者,是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我是這么看的:多幾個作者確實沒什么值得驕傲的,多出些好雜文、真雜文家卻也是不無光彩的事,最可恥的是遍地多是掛著各種頭銜卻每每強不懂為懂的“做戲的虛無黨”!
當然,真想做點學問的,還得好好向吳鉤兄學習!
以下是拙文《與<隱權(quán)力>作者吳鉤侃雜文》的其中兩節(jié)(全文的本地另貼,見http://www.www.cyndoramadesign.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6686&page=1&extra=#pid940237)——
文體缺陷,還是文人缺陷?
【吳鉤觀點之一:
以我自己的體驗與觀察,雜文至少有兩個幾乎是先天性的毛病,不知諸位以為然否。
一,雜文講求“雜文味”,這固然使文體有些好看,乃至“文趣盎然”,但同時也損害了說理的嚴謹與條理,甚至培養(yǎng)了一種“雜文思維”:說理喜歡用比喻、夸張、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等修辭法,缺乏起碼的邏輯推演,最后道理說不清楚,或者僅僅是說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二,雜文講求“戰(zhàn)斗性”,這固然使得雜文顯得很有血性,有批斗精神,但往往這個“戰(zhàn)斗性”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甚至是非理性、感情用事的,只有化繁為簡的價值批判,而缺乏對事物復雜性與來龍去脈的多元把握與理性分析。最常見的是“戰(zhàn)斗性”與“雜文味”結(jié)合在一起,比如將要批判的對象先驗地比喻為“蒼蠅”之類,那么用不著論證,“蒼蠅”就是該死的!
(吳鉤的話引自他在網(wǎng)易博客《雜文報·網(wǎng)上沙龍》的留言,下同,依時間先后。)
吳鉤的觀點,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他將某些雜文所呈現(xiàn)的風格,歸結(jié)為“文體局限”,這至少是“責任主體錯位”(林以新先生也指出了“不是雜文文體的問題”),是無須多少推演的邏輯錯亂。
可資反證的門類和現(xiàn)象很多,比如漫畫,比如律詩。一個漫畫作者,作品可能不如人意時,是漫畫這種藝術(shù)樣式的“缺陷”造成的么?一個格律嫻熟的詩人,詩作可能乏善可陳,該歸咎于格律規(guī)則的束縛么?道理再簡單不過了!
因此,我的看法是,說說雜文作者“后天性的毛病”(思維取向、人文資源積累、思想素質(zhì)、文章文字駕馭能力等), 比談雜文的所謂“先天性毛病”要有意義得多。
所謂雜文喜歡用比喻、夸張、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等修辭法,終究不過是一種修辭手法,一種氣質(zhì)化的語言選擇,而非一種思維取向。形象化、文學性的修辭手法的運用,生成一種“意象性說理”的藝術(shù)氛圍,恰恰正是雜文與別的論說的一個重要差別(還須指出的是,所謂“文趣盎然”,如果不是作者氣質(zhì)和人文修養(yǎng)所有而刻意“講求”,多會流于不倫不類,正如不具幽默稟賦而故作幽默多會流于油腔滑調(diào)一樣),但是否就妨礙、削弱了邏輯推演,最終還是要看寫作者的邏輯訓練和理性構(gòu)成。
所謂“戰(zhàn)斗性”,于雜文而言,也近似一個譬喻,即對事象的真相揭示和批判中的邏輯扣殺力,這也并不天然排斥“多元把握與理性分析”,相反,好的雜文,無不在或明或暗中踐行這種把握與分析!肮テ湟稽c、不及其余”,是謂“打蛇打七寸”或“避輕就重”(亦所謂的“片面深刻”),只要不是“主題先行”,只要能夠直擊要害,鎖定本質(zhì),給人指出真相,不是照樣完成了文章的使命了么?再說,若是“要害”這一點始終沒點到,其余的說得再多,考證再完備,又有何用!
接近目標的路徑不止一條,自始至終“小心求證”、“多方切入”,自然是按常理上路的風格,而“抄小道”、“化繁為簡”也是一種選擇或習慣,是否“非理性、感情用事”、是否缺了“多元把握與理性分析”,卻很難說。“化繁為簡”而“只有價值批判”當然不好,而“化繁為簡”同樣也并不天然“只有價值批判”的,關(guān)鍵看是由怎樣的作者在“化”。再說了,許多事象(包括事和人),揭示他們的真相和本質(zhì),根本無須繁瑣的細節(jié)求證過程,銳利的眼睛一眼就能洞穿。因此,竊以為,只要最后都能達到“去遮蔽、揭本真”,不管是“化繁為簡”、“抄小道”,還是步步為營“多元把握、小心求證”,都可能是好雜文,風格不同而已。當然,若又能“文趣盎然”則更好。
還有一點必須區(qū)分的是,作雜文應該有學術(shù)研究般的內(nèi)在邏輯嚴謹取向,但給人啟示重點還是在于亮出“思想的銳眼”(如有人說雜文是“思想家的短劍”),而一般的文本呈現(xiàn)則無需像學術(shù)論文、考據(jù)文章那樣節(jié)節(jié)推進;反過來說,學術(shù)文章盡管或許有雜文的批判鋒芒,卻不能像雜文那樣“化繁為簡”。各司其職,各看需要,各行選擇,無法替易。處于兩者之間的,大可采用思想隨筆、歷史隨筆等樣式和路數(shù)。如果非要用做學術(shù)論文的標準要求雜文文體,或者用雜文的眼光看待學術(shù)論文制式,無異于要程咬金耍大錘,關(guān)公舞起雙截棍。當然,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者,耍啥都不賴。
總之,如果不是簡單片面地理解辭典上關(guān)于雜文的釋義,如果不是因為看到魯迅把各種文章都收進雜文集就將自己的公文寫作之類也命名為“雜文”,如果不是“為寫雜文而寫雜文”,那么問題就是相當明白的:關(guān)鍵不在于文體有沒有局限,而在于“文人”有沒有局限。
但問題是,吳鉤的話,真的像表面上看到的這么簡單么?依我看,是看似簡單,其實背景復雜,涉及深廣。
雜文問題,還是魯迅問題?
我說吳鉤之論“背景復雜”,是感覺到,吳鉤歸結(jié)為“文體局限”的所謂“兩個幾乎是先天性的毛病”,其所依據(jù)的雜文,大概正是他印象中的“魯迅雜文”了。請注意,這里所說的“魯迅雜文”,是打上吳鉤個人印記的!半s文味”(或曰“文學性”)與“戰(zhàn)斗性”的有機結(jié)合,正是在魯迅筆下凸顯的雜文文體之長,而在吳鉤眼里,恰恰是雜文文體的“天生之短”。這就涉及對雜文文體特質(zhì)的整體把握與分析的問題,核心則是對魯迅雜文的評價(從這個意義上講,吳鉤毋寧是在借所謂的雜文“文體局限”說魯迅的局限也)。
盡管吳鉤聲明他的結(jié)論來自“自己的體驗與觀察”,但這種“體驗與觀察”是否客觀、理性,他對魯迅雜文的印象是否符合事實呢?對于同樣聲明過在魯迅問題上“目前無需補課”的吳鉤,我看也還須觀察和分析。魯迅雜文,作為一種藝術(shù)的審美價值之外,其內(nèi)涵和啟示是多方面的,但吳鉤看到的主要是“多疑的性格、尖刻的文風、不寬恕的仇恨哲學、受虐狂般的‘奴隸寫作’姿態(tài)、對歷史現(xiàn)實的偏激陳述”等(盡管他也穩(wěn)妥地承認“魯迅在解剖黑暗對象時文鋒之犀利、思想之深刻、批判之徹底”——引自吳鉤在別處的話),依此看來,吳鉤以魯迅雜文為依據(jù),來發(fā)現(xiàn)和論證雜文的“文體局限”,至少是很符合他一貫的邏輯的。
每個人當然都擁有按自己的邏輯思考和行事的權(quán)利,但我想提請討論的是,自己的“體驗與觀察”以及得出的印象,準確率和可信可靠度到底有多高?是否也都留有局限?是否因為某種“先入為主”的定見而輕薄了“多元把握和分析”的原則呢?大家先別急于下結(jié)論,各各小心求證就是了。這里我先表個態(tài):吳鉤的問題,我感覺其實仍是“魯迅問題”,而這問題其實也從來沒有停息過討論。既然吳鉤今天從另外的角度提出來了,很好!我希望能成為一個新起點,引發(fā)雜文界對雜文文體特質(zhì)和精神傳統(tǒng)、對魯迅問題的重新討論。
【吳鉤觀點之二:
在雜文的陣地留言說雜文的壞話,似乎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鄭溢濤等雜文老手之前談雜文,又有些班門弄斧之嫌。但既然拋出了話題,還是硬著頭皮奉陪到底吧。
首先聲稱一下,鄭說“吳鉤之論背景復雜”,這純屬其個人判斷,不是我本意。雖然對于魯迅,我不否認在其他場合說過他引述的那幾句話,但前頭我所提及的雜文缺陷,則是源于本人濫竽充數(shù)的雜文寫作經(jīng)驗與近幾年閱讀一部分當代雜文的觀感,與魯迅倒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我知道魯迅是雜文家的圖騰,還是不要將話題引向?qū)︳斞鸽s文的評論上吧。如有興趣,請來討論我所說的雜文缺陷是否存在!
吳鉤稱我為“雜文老手”,說自己是“班門弄斧”,一則溢美,一則過謙?吞字o,大可不必。
我指出吳鉤關(guān)于雜文“文體局限”的高論“背景復雜”, 吳鉤答這純屬我個人判斷,不是他本意。純屬我個人判斷,自然不錯;“本意”之說,首先本身是有毛病的。思想背景(構(gòu)成)復不復雜,是既成事實,豈是由“本意怎樣”來決定存亡的?若有人說“(思想)背景復雜,這是我的本意”,或說“(思想)背景復雜,這不是我的本意”,我個人的判斷是:話不能這么說!
當然我估計這不是吳鉤“本意”要出的紕漏,是“化繁為簡”中的疏忽吧。吳鉤的意思顯然是說,你鄭溢濤指出我是借所謂的雜文“文體局限”說魯迅的局限,你說的不是我的本意。那么,好,我相信這不是吳鉤的本意。可問題的復雜性恐怕并不因聲明“本意如何”而轉(zhuǎn)移:談雜文的文體特質(zhì),是否幾乎必然會涉及魯迅雜文,自己對魯迅雜文(包括魯迅其人)的印象是否總會跳出來作為一種背景呢?我個人判斷,且不去說割裂應有的歷史聯(lián)系是否正常,在略知雜文歷史的一般人當中,至少潛意識里面會是這樣的。吳鉤即使是個例外,在提出“雜文缺陷論”時,確實決意不讓自己對魯迅雜文(包括魯迅其人)的固有印象這一思想背景滲入(如他自己未承認“與魯迅有多大的關(guān)系”),但也并不說明,他的“對魯迅雜文(包括魯迅其人)的固有印象”這一思想背景就不存在,以及我的“個人判斷”就是“信口開河”。
作者: 汕尾人馬 時間: 2013-3-25 18:58
汕尾文人,人文汕尾。![](static/image/smiley/tuzi/21.gif)
![](static/image/smiley/tuzi/21.gif)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3-25 23:47
汕尾人馬 發(fā)表于 2013-3-25 18: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汕尾文人,人文汕尾。
暫時不懂的,就先閉嘴!
作者: 汕尾人馬 時間: 2013-3-26 10:11
鄭溢濤 發(fā)表于 2013-3-25 23: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暫時不懂的,就先閉嘴!
你可以先閉你的嘴,我可以封我的口,你可以懂你自己的,我可以不懂我不懂的,井水不犯河水,你又不是判官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3-26 21:04
了解一下雜文方面的常識,就部分“讀懂中國”了!別錯過這樣的機會哦!
作者: 汕尾人馬 時間: 2013-3-26 22:35
樓上,別再丟汕尾人民的臉了![](static/image/smiley/tuzi/37.gif)
作者: 緣來緣去 時間: 2013-3-27 23:21
讀完燕子刀先生的文章,再來看吳先生炮打汕尾雜文,還是吳先生說得有理。
作者: 強人 時間: 2013-3-28 01:55
緣來緣去 發(fā)表于 2013-3-27 23:21
讀完燕子刀先生的文章,再來看吳先生炮打汕尾雜文,還是吳先生說得有理。
局外人,圍觀文化。
作者: 千年之蟲 時間: 2013-4-2 20:51
局外人,替老熱
作者: 海城新生代 時間: 2013-4-2 21:28
圍觀!希望汕尾高手再造火花!額!這是典型的看客心態(tài)!
作者: 風在邊緣 時間: 2013-4-3 00:54
還是魯迅先生的文好讀。
作者: 深圳海陸豐市 時間: 2013-4-7 19:33
其實,隨著魯迅一些文章退出中學教科書那時候起,雜文就不受管理者的歡迎了,因為雜文的作者大多是對體制弊端持批評態(tài)度,甚至是很尖銳的。這種批評,讓一些有文憑的管理者如針刺背,說不出的痛苦。又苦于文化有限無法整治雜文。
海陸豐這里的雜文發(fā)展的好,有個土壤,就是這里可以寫作的素材十分豐富,豐富到不用去找,比比皆是,改開三十年,好多腐敗多發(fā),目前到了嚴重的時候。腐敗是雜文的重頭戲,海陸豐不缺這個。
其次是雜文寫手的隊伍龐大。由于官員的出身是很紅,有在監(jiān)測站看汽車尾氣的、有補自行車胎的、有打雞針的、有赤腳醫(yī)生、有開手扶拖拉機的、還有流氓地痞村霸漂白的,最有文化也就是打字員出身,大凡有個關(guān)系花點錢就上去了,那些沒有門路的窮書生忍無可忍就只能去寫雜文了。
第三是時機到了豐收的季節(jié),政策開明,習李體制是最民主的時代,雜文會迎來一個井噴的春天!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4-10 21:33
吳鉤兄今天的新浪微博說:“我對歷史的興趣點,是一點一點往后挪的。最早對現(xiàn)代史感興趣,看五四運動延安紅太陽廬山會議五七反右十年文革,看到最后只覺索然無味。便轉(zhuǎn)而看晚清-民國史,當時受啟蒙派影響頗深。又因為萬歷十五年,對明史著迷過一段時間。最后興趣點又再后移,定于天水一朝。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尋根除蔓的過程。”之后又說:“還要從魯迅雜文轉(zhuǎn)出,從柏楊轉(zhuǎn)出,從歷史教科書轉(zhuǎn)出。哎呀,我讀的都是些什么書呀?”
我回他:“看看‘男根’從何時丟失!哈”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4-10 21:59
炮打“汕尾雜文”?炮打魯迅吧?!
作者: 擇木 時間: 2013-4-13 22:46
本帖最后由 擇木 于 2013-4-13 22:48 編輯
聽說魯迅好多雜文從教科書退出,天朝連這個都怕,真的末代了嗎?
作者: 砍瓜切菜 時間: 2013-4-14 03:02
鄭溢濤 發(fā)表于 2013-4-10 21:59
炮打“汕尾雜文”?炮打魯迅吧?!
炮打魯迅又如何。打中你的神主牌了?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4-18 04:04
砍瓜切菜 發(fā)表于 2013-4-14 0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炮打魯迅又如何。打中你的神主牌了?
炮打魯迅,最后是自取滅亡!必須的!不信你和吳鉤等著瞧!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4-18 04:55
本帖最后由 鄭溢濤 于 2013-4-18 04:56 編輯
“雜文問題”根本就不是什么單純的雜文問題!我曉得吳鉤知道鄢烈山,但我不確定吳鉤是否知道朱健國和焦國標!
像何滿子、聶甘弩、朱健國、焦國標、朱鐵志等那樣的雜文家,是為真雜文家!這樣的雜文家,會是吳鉤所污蔑的“歪曲歷史”么?我不信!
吳鉤在新浪微博拿我的“性情”說事,我覺得好笑!我倒是一直期待著他來與我探討雜文的“學理”的呀,他不來!
作者: king 時間: 2013-4-18 10:00
很有主見!很好!
作者: 砍瓜切菜 時間: 2013-4-19 03:26
鄭溢濤 發(fā)表于 2013-4-18 04: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炮打魯迅,最后是自取滅亡!必須的!不信你和吳鉤等著瞧!
嗯,你護神主牌的意志是何等堅決。
不知道你說的自取滅亡作何解,是哪個層面的?
看你的語氣那么強烈,不得不回應一下:其實我一個人等著瞧就行了,不用搭上一個吳鉤。我和吳先生沒有任何交集,除了在論壇之外,沒讀過其任何文字,他的作品估計不在我的閱讀范圍內(nèi)。其實我和汕尾文學圈子的任何一個文人都沒有現(xiàn)實的來往,也從沒對任何一個汕尾籍的文人作品產(chǎn)生過興趣。不過諷刺和嘲笑的興趣確實是有的,至于對誰完全根據(jù)我的心情。比如你鄭溢濤就是一個很好的諷刺嘲笑對象,逗得起來;比如王萬然、幽壹、葉良方等人就耍不起來,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吧,更不好玩了。
作者: 漣漪518 時間: 2013-4-19 11:31
支持下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4-19 13:39
本帖最后由 鄭溢濤 于 2013-4-19 13:44 編輯
砍瓜切菜 發(fā)表于 2013-4-19 03:26 ![](http://www.www.cyndoramadesign.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嗯,你護神主牌的意志是何等堅決。
不知道你說的自取滅亡作何解,是哪個層面的?
看你的語氣那么強烈, ...
還真是逗!
老兄,諷刺和嘲笑,要能讓人感覺有點啟發(fā),看到一點價值,同樣是需要點“資本”的,同樣是需要點“真學理”的儲備的!如果自己并不具備這資本,而要靠諷刺和嘲笑來堆砌“自己最有水平”的形象,是很快就坍塌的!
記得你是聲稱要“談學理”的,我在《奉答“砍瓜切菜”兄》一文http://www.www.cyndoramadesign.com/thread-175804-1-1.html中,已經(jīng)指出你先入為主、自以為是如胡亂諷刺和嘲笑這種“學理”的“滅亡傾向”,建議你改改,可你至今仍然每每要來“插根蔥裝大象”,這是很尷尬的事情哦!
作者: 砍瓜切菜 時間: 2013-4-19 18:19
鄭溢濤 發(fā)表于 2013-4-19 13: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還真是逗!
老兄,諷刺和嘲笑,要能讓人感覺有點啟發(fā),看到一點價值,同樣是需要點“資本”的,同樣是 ...
一直是你口口聲聲不離學理。你一個高中畢業(yè)生,再加上你在論壇所展示的學術(shù)水平,我有理由推測正規(guī)的學術(shù)論文你沒寫過一篇,學術(shù)規(guī)范更是不懂。
一個能從《三言兩拍》中得到“諸多歷史現(xiàn)實真相”的人,有何資格談學術(shù)。臉皮要有多厚才可以把“插根蔥裝大象”裝到底。還文壇霸主、魯迅傳人,還嫌丟人不夠?那就繼續(xù)倒地打滾吧。
作者: 汕尾人馬 時間: 2013-4-20 13:45
砍瓜切菜 發(fā)表于 2013-4-19 1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是你口口聲聲不離學理。你一個高中畢業(yè)生,再加上你在論壇所展示的學術(shù)水平,我有理由推測正規(guī)的學術(shù) ...
![](static/image/smiley/laohu/1.gif)
![](static/image/smiley/laohu/1.gif)
![](static/image/smiley/laohu/26.gif)
![](static/image/smiley/laohu/26.gif)
![](static/image/smiley/laohu/26.gif)
作者: 鄭溢濤 時間: 2013-4-20 15:17
砍瓜切菜 發(fā)表于 2013-4-19 1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是你口口聲聲不離學理。你一個高中畢業(yè)生,再加上你在論壇所展示的學術(shù)水平,我有理由推測正規(guī)的學術(shù) ...
哈,如此高學歷“學術(shù)規(guī)范”,我只看到“黔驢之技”。存照備忘!
作者: 夕陽的微笑 時間: 2013-5-1 06:41
砍瓜切菜 發(fā)表于 2013-4-19 1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直是你口口聲聲不離學理。你一個高中畢業(yè)生,再加上你在論壇所展示的學術(shù)水平,我有理由推測正規(guī)的學術(shù) ...
一針見血!入木三分!。
歡迎光臨 汕尾市民網(wǎng) (http://www.cyndoramadesig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