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春作品鑒賞:六方井壺
由圓鈕至蓋面、壺身皆以六囊組成,線條清晰規(guī)整一絲不茍,筋囊勻稱,比例均等,口蓋密合且通轉(zhuǎn)無礙,工精技巧。方柱圓鈕、拱蓋及壺身等各部份的差異造成切割后筋囊的變化,使此壺平中見奇,韻味雋永。
王寅春作品鑒賞:朱泥扁腹壺
朱泥色明亮澄和,令人一望生喜。扁腹鼓鼓,精實飽滿。短直頸,口延一圈與蓋邊上下相吻,細膩優(yōu)雅。流、把順壺肩弧度自然伸出,銜接無痕宛若生成。流渾厚而精神,與圓把前后對稱,更添此壺精實可喜的韻味。
王寅春作品賞鑒:碗燈壺
以碗燈為形,整體呈飽滿有力的圓球狀,以直流、壺口與平背把手劃出一道直線,使左右的流與把虛實對稱,壺身和微微隆起的蓋上下呼應
王寅春作品賞鑒:單環(huán)壺
圓筒壺身,直頸,拱圓蓋,如成一體,流利順暢,處處圓潤細膩,而型挺括中正,極有泱泱之風。曲流挺而不過,動靜合度,似謙謙君子,把圓而有形。半圓拱鈕套以一環(huán),韻味雋永。各局部皆卓然出眾,而整體統(tǒng)一于壺身,形成一股強烈的個性。
王寅春作品賞鑒:梅花周盤壺
由上俯視,似梅花朵朵,蓋的似蕊,蓋面蓋圈、壺肩皆為一朵朵盛放的花。通壺制作審慎,工精藝謹。由蓋的到壺身,每一處轉(zhuǎn)折線角明確清晰,筋囊工整勻稱,相互間又一氣貫通,流、把上的陰線流利明快,形成橫向銜接,與壺身的直向性既對稱,又有變化之妙。
王寅春作品鑒賞:亞明四方壺
橋鈕寬而緊貼壺蓋,加上挺括的立面,過渡自然的直邊和圓角,剛柔相濟,整個器形更顯得古樸、大氣。
1897年出生的王寅春,13歲時拜趙送亭為先生、拜金阿壽為師從藝,20多歲嶄露頭角。上世紀30年代中期仿制紫砂古器。1948年參加上袁壺、缸生產(chǎn)合作社。1954年10月參加蜀山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1956年擔任成型輔導員。1959年、1960年兩次被評為省勞動模范。多次承制國家領導人出國禮品。有“亞明方壺”、“六瓣高瓜酒壺”、“梅花周盤”、 “裙花提梁壺”等代表作品傳世。為“宜興紫砂七大老藝人”之一。
王寅春制作茶壺以又快又好而著稱。他制壺造型雍容大方,規(guī)矩挺括,光潤和洽,口蓋準縫嚴密,令人贊嘆不已,人稱“寅春壺”。王寅春從古人“斫木為!钡某尚头椒ㄖ械玫絾⑹,創(chuàng)出了以木模搪胚的方法,提高了工效且使造型更為精確周正。而為了能使作品口蓋更為嚴合,他還請德國專家專門制作了薄型金屬片樣板,高度精密,當時國內(nèi)沒有設備和技術能達到。新中國成立后,王寅春被政府邀請成為著名的“紫砂七大老藝人”之一。上世紀60年代,他多次承制國家禮品,為國家、集體做出了很大貢獻。
徐漢棠作品賞析:大蓋扁腹壺
扁腹壺身,扁而不塌,沉穩(wěn)寧靜。肩上弧度潤澤飽滿,暗接流、把,前后一氣貫通,自然流暢渾成一體,韻味無窮?谘愚D(zhuǎn)接線條交待明確、干凈利落。蓋紐圓潤暗與流、把呼應。做工細膩,技藝出眾,且散發(fā)雋永神韻,令人再三觀之,每有所得。
徐漢棠作品賞析:菱花提梁壺
菱花線條由蓋中心向壺底延伸,筋囊規(guī)整協(xié)調(diào)上下相應,蓋延亦作菱花形,使壺正視、俯視皆為盛開的菱花,形象秀雅出塵。扁方狀壺身配以高提梁,虛實相應顯得挺括有神,下有足撐起更為輕盈。流順提梁轉(zhuǎn)折向上,流暢典雅。
徐漢棠,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協(xié)會會員,中國輕工設計協(xié)會會員,中國美術學會高級會員,江蘇省陶瓷美術學會理事,中日陶藝研究協(xié)會顧問,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理事,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瓷專業(yè)委員會顧問,曾任宜興市第九屆政協(xié)委員,無錫市第十屆政協(xié)委員,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
出身于1932年5月11日陶藝世家,1948年初中畢業(yè)后即跟隨父母學藝,于五十年代初即拜當代紫砂泰斗顧景洲為師,為顧老師第一弟子。1975——1976年入中央工藝美院進修。他富有藝術天才,功底扎實,善復制傳統(tǒng)產(chǎn)品,也精于創(chuàng)新,工藝造型獨具匠心,以冰裂紋裝飾見長,作品似冰如玉,尤善作各式微型小盆,每有手跡,均稱“漢棠盆”,為上海盆栽界珍藏。
代表作有:古獸窺今壺、四方冰裂壺、四方藏園、三代同堂壺等。
1984年設計創(chuàng)作的《五頭上六茶具》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同年作品《什錦水平組壺》獲江蘇省四新產(chǎn)品評比一等獎;作品《石瓢》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十五件嵌銀絲咖啡具》被故宮博物院收藏。他的代表作品還有:《裙花提梁壺》、《菱花提梁壺》、《龍宮寶燈壺》以及《微型花盆》等。傳統(tǒng)與嚴謹是他壺藝的個人風格。
王石耕作品賞析:虎燈壺
壺身溫潤光澤、穩(wěn)重端莊,下有圈足使沉穩(wěn)的壺身挺括有神,不至呆板?、蓋大小適切,蓋面隆起弧度和鈕的形式,讓整只壺散發(fā)明亮大方的韻味。流、把塑來有力,而流的弧度彎化更是充滿韻律節(jié)奏。
王石耕作品賞析:高菊茶組(十一頭)
此壺成形難度高,更顯作者扎實的制壺功夫。筋囊片片規(guī)整對稱,線條起自蓋鈕一路到底流暢利落毫不拘泥,口蓋緊密吻合且通轉(zhuǎn)無礙。流形優(yōu)雅大方,手把搭配得宜。通壺展露著一股雍容大方的氣度。
王石耕作品賞析:吉祥如意壺
六方形壺身,由蓋面至圈足,線條一氣貫通,規(guī)整明確,造型素潔典雅。過橋式蓋鈕高高拱起,外方內(nèi)圓,極有特色,配上長而挺的流,上剛下柔的把,使壺于端莊中顯精神,樸素中見不凡。
王石耕原名王長根,1922年出生于宜興一個紫砂世家,其父王寅春是清末民初紫砂壺制作大家,為“民國七藝人”之一。石耕子承父業(yè),從小就跟父親學藝制壺。在其父嚴格要求下,練就一身過硬的本領,秉承乃父衣缽,成為“王派壺藝”的嫡傳。在王石耕15歲那年他頭一遭徒手獨立完成了兩把仿古壺:一把“掇球壺”、一把“線園壺”,嘴平正,口蓋準縫,頗見功力,是他壺藝生涯中的“處女作”。這兩把壺被丁蜀鎮(zhèn)上一位老中醫(yī)珍藏著。王石耕數(shù)十年的陶藝生涯中曾一度脫離制壺工藝,從事技術管理工作,但他始終把“捏茶壺”作為自己一大生活樂趣,追求創(chuàng)造的至情不泯。
顧紹培作品賞析:高風亮茶組(五頭)
長直四方高筒狀壺,取自竹的形態(tài),墨綠泥調(diào)砂,老節(jié)粗皮,似古竹自在寫意。壺身向下延伸出四足。收肩、隆蓋、高的等各局部的搭配共同營造出此壺挺拔俊朗的氣質(zhì)。把上強下柔充滿力感流的造型亦相當生動,狀物抒情,其意高雅悠遠。
顧紹培,1945年生于江蘇宜興,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常務委員,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紫砂研究所副所長、宜興錦達陶藝有限公司總工藝師等職,現(xiàn)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副總工藝師。
1958年進宜興陶瓷中學學習,1960年進紫砂工藝廠,師承陳福淵老藝人學藝,后又得顧景舟大師教澤指導。從藝四十余年以來,創(chuàng)作的新品先后共十九次獲省級以上展評大獎,其中《百壽瓶》(合作)獲1984年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獎;《雙百福壽瓶》獲1990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金杯獎;作品《仰宇提梁壺》獲2001年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又獲2002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首屆“華藝杯”金獎。1985年全國總工會授予他“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和“五一”勞動獎章。作品曾被紫砂之家收錄。
顧老師作品新穎高雅,東方式的端莊和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是他個人紫砂藝術的風格特征。
曹婉芬作品賞析:葵花碗燈壺
碗燈為形,泥料細致潤澤,壺身挺秀溫婉。蓋面微隆,頂上的的鈕如苞含蕊精實有神。流微翹,把彎成圈,相應相通,大有韻味。肩上裝飾出眾,壺腹詩、字皆雋永,通壺散發(fā)一股澄和典雅的美感。
曹婉芬,1940年生于江蘇宜興,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輕工廳評定),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宜興紫砂文化藝術研究專委會會員,現(xiàn)宜興方圓紫砂工藝有限公司專事壺藝創(chuàng)作。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師承先輩朱可心、后又隨裴石民學藝,一度承著名藝人王寅春及顧景舟教澤,技藝功底全面扎實。1958年任紫砂工藝班“小輔導老師”,培訓青年藝徒。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受上級委派,到農(nóng)村培養(yǎng)了一大批農(nóng)民紫砂壺藝工作者,促進了紫砂壺藝的普及。
1982年創(chuàng)作的《玉婷壺》獲亞太地區(qū)陶瓷評比一等獎;1983年作品《寶方抽角壺》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1990 年作品《壺藝掇英組壺》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和“景德鎮(zhèn)杯”國際精品大賽二等獎;2002年,以紫砂不同造型及工藝創(chuàng)作的《四季流芳壺》獲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大彬瓜楞壺》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閣;《嵌銀絲無暇壺》收藏于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苑林提梁壺》收藏于南京博物院。2003年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fā)行個人專著《曹婉芬紫砂集》。
歡迎光臨 汕尾市民網(wǎng) (http://www.cyndoramadesign.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