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s03_attpic_brief.jpg (14.4 KB, 下載次數(shù): 2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7-7 16:00 上傳
1992年,鄧小平視察廣東時,謝非向鄧小平同志介紹廣東的建設和深圳、珠海、汕頭經濟特區(qū)的改革與發(fā)展情況。
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17年前的今天,88歲高齡的鄧小平同志乘坐專列奔馳南下,先后視察了廣東的深圳、珠海和順德等地。視察期間,鄧小平發(fā)表了重要談話,是為南方談話。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全程陪同鄧小平同志視察廣東。謝非主政廣東期間,牢記小平囑托,求真務實,勇于探索,不斷推進改革開放事業(yè),率領廣東奮起“追龍”,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和各項建設事業(yè)作出了重大貢獻。謝非離開我們9年多了,但廣東廣大干部群眾深切地懷念他。中共中央對他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稱贊他為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卓越的黨的工作領導者。1932年11月4日,謝非出生于廣東省陸豐縣河口鎮(zhèn)對門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在青少年時期就接受進步思想,追求革命真理。1947年11月在陸豐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5年6月以后,謝非歷任廣東省陸豐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縣委書記。他以身作則,帶領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為改變當?shù)刎毟F落后面貌而忘我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他堅持原則,主持公道。粉碎“四人幫”以后,謝非調任《紅旗》雜志社三人領導小組成員。他以較高的理論修養(yǎng),廢寢忘食地工作,為思想理論上的撥亂反正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1979年11月后,謝非同志任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1983年后,任廣東省委書記(當時省委設第一書記、書記)兼省委秘書長、省委黨校校長、省委落實統(tǒng)戰(zhàn)政策領導小組組長,為落實黨的干部政策和統(tǒng)戰(zhàn)、僑務政策做了大量工作。1986年11月后,任廣東省委副書記(當時省委不再設第一書記,設書記、副書記)兼廣州市委書記,廣州軍分區(qū)黨委第一書記。他帶頭調查研究,從實際出發(fā),推行各項改革,促進了廣州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1988年6月后,任廣東省委副書記。
謝非任廣東省委書記期間,團結和帶領“一班人”,堅定不移地貫徹執(zhí)行黨的基本路線,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堅持改革開放,勇于探索,求真務實,大力推進兩個文明建設,使廣東省國民經濟和各項事業(yè)保持了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城鄉(xiāng)面貌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為廣東的改革開放和各項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992年,全程陪同鄧小平視察廣東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處在經受嚴峻考驗的重大歷史關頭。國際上,隨著蘇聯(lián)解體,東歐劇變,世界局勢不穩(wěn)定、不確定、不安全因素增加,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圖謀和所謂“制裁”,人們對國家前途命運充滿憂慮。1990年至1991年,國內一些人對中國社會主義前途缺乏信心,有的人提出改革開放姓“資”還是姓“社”問題,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信念產生動搖。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刻,具有雄才偉略的鄧小平同志運籌帷幄,擬作出重大的戰(zhàn)略部署。
1992年1月2日,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謝非接到中共中央辦公廳發(fā)來的一份絕密電報。電報只有短短一句話:鄧小平同志要到南方休息,請做好安全接待工作。謝非覺得鄧小平這次到廣東,離他老人家第一次視察經濟特區(qū)已隔八年之久,他到廣東不可能僅僅是休息。他老人家很可能會對中國命運作出新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他認為這份電報對廣東、對中國,實在太重要了! 于是他鄭重地將全程陪同鄧小平的任務交給時任省委副秘書長的陳開枝,要他盡快拿出一個完整的計劃。
1992年1月3日,“鄧辦”三人先遣組先行到達廣州。他們強調:小平同志是來休息的,你們既要讓他看看廣東改革開放的新成就,又不能讓他過于勞累。
先遣組原來計劃鄧小平的視察線路是:首先視察深圳,接著坐船過伶仃洋視察珠海,隨后再坐船返回深圳,前往上海。陳開枝則按照謝非的意圖,說服他們同意從珠三角的陸路返回廣州,中途還可以在順德停車小憩一下,到廣州可以接見廣東和廣州軍區(qū)黨政軍領導干部。
謝非反復向陳開枝交代,強調要爭取讓鄧小平到中山、順德去看看,因為他認為,中山、順德是廣東“四小虎”之中的兩個,代表著廣東自主啟動的改革中的兩個典型,也是珠三角的縮影。
“鄧辦”還告知廣東省委,鄧小平對此次出京有個說法:“不要專門匯報,不要陪餐,不題詞,不見記者,不攝影,不報道!敝x非認為,鄧小平可能會在考察期間發(fā)表重要談話,應有記者隨時可以將老人家在車上、路上的談話記錄下來,作為歷史資料。于是,謝非找來陳開枝,親自點了新華社廣東分社牛正武、南方日報攝影記者梁伯權等人,這些記者都是長期采訪謝非工作的老熟人,靠得住,配合起來也默契。謝非特別安排其秘書陳建華對鄧小平全程貼近緊跟,又拍又錄。后來,鄧小平南方重要談話要點公之于世,并成為《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的壓卷之作。
1992年1月17日,新年伊始,88歲高齡的鄧小平乘坐專列奔馳南下,抵達九省通衢武昌。稍歇片刻后,又直抵南海之濱——深圳。
1月19日上午,謝非與時任深圳市委書記的李灝、深圳市長鄭良玉等省市負責人一早就到深圳火車站恭候。9時整,專列抵達深圳,鄧小平受到謝非等人的熱烈歡迎。謝非緊緊握著鄧小平的手說:廣東人民想念您、盼望您的到來。鄧小平親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后一起乘車前往深圳迎賓館。
按原定計劃,鄧小平千里迢迢來到廣東,旅途勞累,他抵達深圳第一天是安排休息的。到達駐地,大家和鄧小平道別后就走了。謝非想會不會還有什么事,就留在門口沒有走。果然剛過了一會兒,鄧小平就走出來,急切地提出要出去看看。謝非勸他說:“您還是先休息一下吧!编囆∑秸f:“到了深圳,坐不住啊!”謝非看到鄧小平這么惦念特區(qū)的實踐探索和廣東的經濟建設,頓時心頭熱乎乎的。他一邊叫陳開枝準備車輛,一邊陪著鄧小平在院子里散步。謝非抓緊機會向鄧小平介紹深圳和珠海兩個特區(qū)在城市建設中不同的優(yōu)勢和特點,鄧小平點頭稱贊:“好嘛,各有特色。”言簡意賅,字字千金。
在謝非等人陪同下,鄧小平先后視察了深圳、珠海和順德。在視察期間,鄧小平發(fā)表了重要談話。
鄧小平說:“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yè)!
“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關鍵是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fā)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韭肪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改革開放邁不出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廣東要力爭用20年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不僅經濟要上去,社會秩序、社會風氣也要搞好,兩個文明建設都要超過他們,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縱論天下事,從特區(qū)談到全國再談到國際,高屋建瓴,使大家豁然開朗,如沐春風。
1月23日上午,在陪同鄧小平從蛇口乘坐艦艇橫越伶仃洋前往珠海途中,謝非更是抓緊機會,攤開一張廣東省地圖,向鄧小平簡要地匯報廣東改革開放和經濟發(fā)展的情況。鄧小平戴上老花鏡,一邊看地圖,一邊詢問一些情況。
謝非說,廣東按經濟發(fā)展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一片是經濟比較發(fā)達的珠江三角洲為“第一世界”;一片是粵東、粵西平原地區(qū)為“第二世界”。講到這里鄧小平就說:那余下的就是“第三世界”了?謝非說:是。我省廣大山區(qū)經濟還比較落后,為“第三世界”。廣東正在努力縮小貧富地區(qū)的差距,力爭在下世紀初趕上中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水平。
聽罷匯報,鄧小平充分肯定了廣東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發(fā)展的思路,并提出殷切的希望。他說,廣東在改革開放中起了龍頭的作用,今后還要繼續(xù)發(fā)揮龍頭的作用。廣東要上幾個臺階,爭取用20年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
他接著鼓勵謝非等人說:抓住時機,發(fā)展自己,關鍵是發(fā)展經濟。在視察途中,鄧小平多次提到“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主張我國經濟發(fā)展隔幾年就應上一個臺階。鄧小平對謝非等人說,我們已經窮了多少年,現(xiàn)在就是要加快發(fā)展,要搞跳躍式的發(fā)展,你們廣東經濟發(fā)展能搞多快就多快,不要理以計劃經濟為主那一套。
鄧小平的談話猶如黃鐘大呂,響遏行云,扣人心弦。老人家對謝非等廣東省、深圳市負責人,言之殷殷,語重心長。
鄧小平南方談話在國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海外輿論界給予高度的評價。南方談話使中國沖出姓“社”姓“資”的怪圈,給全國人民極大的鼓舞。
鄧小平在深圳國貿大廈與中華民俗村參觀時,受到群眾熱烈歡迎。只有一河之隔的香港媒體得悉鄧小平抵達深圳,馬上作了不少似是而非的報道。謝非按捺不住了,他三次向鄧小平斗膽進言,請求允許廣東媒體公開報道這次視察活動和談話有關內容,結果被鄧小平再三拒絕。在境外媒體大刮“鄧小平旋風”的狀況下,謝非采取變通的辦法,默許《南方日報》等報紙,巧妙地發(fā)表鄧小平視察廣東的有關報道。不久,《深圳特區(qū)報》首先發(fā)表了《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同志在深圳紀實》一文,后被《光明日報》和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各大媒體轉發(fā)。鄧小平南方重要談話公之于眾,在全國起了正本清源、再掀波瀾的作用。中國迅速掀起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熱潮。
鄧小平南方談話肯定了廣東改革開放的經驗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廣東自改革開放先行一步以來,一直受到各種各樣的非議。南方談話發(fā)表后,使廣東進一步擺脫了“左”的思想束縛,在南粵大地掀起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大潮。
牢記小平囑托,奮起“追龍”
鄧小平離開廣東后第三天,謝非在廣州珠島賓館向廳局級以上干部傳達鄧小平談話記錄稿。他的傳達整整三個小時,全場領導干部無不熱血沸騰,一掃積壓在心頭多年的郁悶與迷惑,個個摩拳擦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準備踏上征途,向追趕亞洲“四小龍”的目標沖擊。
謝非在傳達時表現(xiàn)出少有的興奮與激動,對廣東干部大聲疾呼:“鄧小平視察南方將對廣東產生重大影響,我們要開足馬力,不負小平!”
2月下旬,廣東省委在廣州召開工作會議,傳達貫徹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研究本省如何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經濟發(fā)展步伐問題。謝非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緊接著,廣東省委下達了謝非親自主持起草的“二十八條”,其核心精神就是加快發(fā)展,用足用好中央賦予廣東的特殊政策,加大加速全面開放;中央給廣東的權力,能下放的全部下放到各市縣,要把一個積極性(省委)變成十幾個積極性(各地區(qū)),從珠三角向全省、從部分部門向全方位開放。
4月1日,省委、省政府邁出了改革的關鍵一步,從即日起,全省城鄉(xiāng)糧食銷售價格放開,成為全國第一個沒有糧票的省份,使自1953年以來延續(xù)了40年的糧食統(tǒng)購統(tǒng)銷傳統(tǒng)體制在廣東壽終正寢。廣東甫一放開糧價,周邊省份一片嘩然。有的說廣東帶了一個壞頭,有的說廣東抬高了全國糧價。而這正是價格體系重新洗牌、向市場價值并軌的必然過程。對廣東糧價放開的“聲討”,直到黨的十四大召開,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方向,才逐漸平息。
7月1日,廣東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了《關于加快廣東發(fā)展步伐,力爭20年趕上亞洲“四小龍”的請示》,明確20年趕上亞洲“四小龍”的目標和步驟是:在經濟的總體水平上趕上“四小龍”,在精神文明方面要比他們強。
10月,黨的十四大召開,確定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廣東力爭20年趕上亞洲“四小龍”,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
10月14日,在黨的十四大開幕后的第一個記者招待會上,謝非與400多名中外記者見面。他說,廣東繼續(xù)吸引外資有三個有利條件:一是全省已形成多層次開放格局,二是廣東毗鄰港澳,三是廣東已初步建立起對外開放的法規(guī)。中央電視臺記者向謝非提出了“廣東訂下20年追趕‘四小龍’的規(guī)劃,但別人也在發(fā)展,廣東有何措施”的問題,謝非談了幾個辦法:第一,廣東要追趕亞洲“四小龍”,一定要解決好機制問題,也即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第二,擴大開放,真正形成外向型、與國際市場相銜接的體制,通過開放解決資金、管理、市場等問題。第三,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生產力水平,使產品在國內外市場有競爭力。第四,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主要下大力氣解決交通、能源、通信問題。中外傳媒記者連珠炮式地發(fā)問,謝非從容不迫,侃侃而談。
在黨的十四屆一中全會上,謝非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為了實現(xiàn)20年追趕亞洲“四小龍”這一偉大的戰(zhàn)略目標,在謝非的主持下,廣東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三個三工程”即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法治和廉政監(jiān)督三個機制,強化農業(yè)、交通能源通信和教育科技三個基礎,實現(xiàn)產業(yè)結構、生態(tài)環(huán)境和人口素質三個優(yōu)化。1993年12月,廣東省委提出力爭用5年時間在全省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推進廣東力爭20年基本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省委、省政府領導全省人民圍繞“三個三工程”,著力總結推廣深圳、順德和肇慶等地的經驗,全面鋪開產權制度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
謝非領導的廣東省委省政府班子,從理論到實踐,對廣東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作了艱辛和全面的探索,在全國先走了一大步,促進了廣東生產力發(fā)展和綜合經濟實力的騰飛。在謝非及其繼任者李長春、張德江、汪洋的領導下,廣東經濟總量連續(xù)19年穩(wěn)居全國首位,并先后超過了亞洲“四小龍”中的新加坡、香港和臺灣地區(qū)。初步實現(xiàn)20年內趕超亞洲“四小龍”的設想。1978-2007年廣東人均生產總值由247美元增長到4080美元,翻了四番,處于世界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支持和指導順德綜合改革
鄧小平南方談話發(fā)表后,謝非高興地趕到順德,他希望“四小虎”之一的順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但是,謝非聽到的卻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消息。當時的順德黨政負責人陳用志、馮潤勝向他匯報了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存在的問題,用了“輝煌的成就,驚人的包袱”這句話,提出改革的設想:如果進行企業(yè)產權改革,可能會走出一條企業(yè)良性發(fā)展的新路。
據(jù)曾任謝非秘書的陳建華回憶,順德的匯報引起了謝非的重視。當時謝非就想,中央可以拿一個廣東一個福建兩個省作改革開放的試點,廣東為什么不能拿一個縣來作試點呢?
1992年9月17日,為支持順德開展綜合改革試驗,省委、省政府把順德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驗市。其目標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新的社會管理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為全省深化改革探索經驗。
謝非決定親自抓順德的改革,他每個季度都到一次順德,及時了解順德改革每個階段的發(fā)展情況,并多次約見順德的黨政主要領導,一起研究如何解決問題。在謝非的主持下,省委常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聽取或研究順德情況。在一些關鍵問題、關鍵環(huán)節(jié)上,謝非為順德的改革把了方向,定了調子。
順德產權改革遇到外部很大的壓力,告狀信告到中央。有的說:“又一個沒有國有企業(yè)的縣”;有的說:“政治局委員帶頭搞資本主義!
最后省委向黨中央作了匯報說明,這個事情才得以解決。當時為減少改革的阻力,謝非提出對順德的改革“不宣傳,不推廣”,成功了再說。在順德的綜合改革還處于摸索階段時,謝非指示順德“要多做少說,有的先做不說”,要在“盡量減少社會震動,減少阻力”的情況下放開去闖;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以促進生產力發(fā)展為標準”,“擺脫不符合形勢發(fā)展要求的舊觀念、舊理論的束縛,敢想敢闖”,探索適合本地區(qū)實際的發(fā)展道路。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實現(xiàn)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肯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經濟之后,省委省政府才公開肯定了順德的改革。
同年11月,《人民日報》連續(xù)刊發(fā)的三篇順德綜合改革的系列報道,為順德綜合改革的爭論畫上了句號。
設法籌集教育資金
在1992年以前,廣東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一直落后于全國。謝非在1991年就任省委書記之后,對發(fā)展教育這件事很著急,他跟時任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盧瑞華談過幾次,說很想把廣東的教育推上去。有一次他對盧瑞華說:“怎么辦呢?現(xiàn)在財政這么困難,沒有錢辦教育。教育可是一件關系子孫后代長遠發(fā)展的大事啊,不能拖的!
1992年12月,謝非在省委主持召開教育工作會議,專門研究廣東高教發(fā)展問題,參加會議的人主要有時任省長的朱森林,省委常委方苞、盧瑞華,管教育的副省長盧鐘鶴,高教廳的負責人以及各個大學的校長、書記也參加了會議。會上,高教廳的同志提出,廣東的高教要想改變落后的局面,必須有10年的時間才行,省財政每年要給高教增加4.5億的?。這個方案一提出來,大家都覺得不好辦。
當時,盧瑞華認為,如果把經濟較好的市的零散錢集中一點,這筆錢就可以擠出來了。盧瑞華算了一下,珠江三角洲和粵東粵西那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市,把它們第二、三產業(yè)的GNP抽出1%來,就能籌到8個億左右的資金。謝非聽了,高興地說:“只拿1%,不多啊!北R瑞華對謝非說:“別看只有1%,可只要你一說拿錢,下面肯定會哇哇叫!睍,盧瑞華表了個態(tài),如果省委贊同,就授權他來運作。謝非和朱森林兩位馬上同意交給盧瑞華來運作。
為辦成這件事,盧瑞華組織召開全省各市市長會議,專門解決。
按照方案執(zhí)行之后,效果明顯,省里1年籌到9個億,一舉解決了高教經費問題。有了大的投入,廣東的高等教育很快就趕了上來。
1999年10月27日,謝非病逝于廣州。中共中央對他的一生給予高度評價,稱贊他為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卓越的黨的工作領導者。廣東廣大干部群眾深切地懷念他。
謝非領導的廣東省委省政府班子,從理論到實踐,對廣東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作了艱辛和全面的探索,在全國先走了一大步,促進了廣東生產力發(fā)展和綜合經濟實力的騰飛。
□謝非大事年表
謝非(1932-1999),廣東陸河人,194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11月參加工作,高中文化。
中共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十三屆、十四屆、十五屆中央委員,十四屆、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委員。
●1947-1955年:歷任廣東省陸豐縣河田鎮(zhèn)政府指導員,區(qū)委委員、土改工作隊隊長,區(qū)委書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
●1955-1960年:歷任廣東省陸豐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縣委書記(其間,1959 -1960年在廣東省委黨校中級班學習)。
●1960-1973年:歷任廣東《上游》雜志社編輯,中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廣東省革委會政工組政工辦公室副主任。
●1973-1979年:歷任廣東省科教政治部副主任、省文教辦公室副主任,《紅旗》雜志社三人領導小組成員。
●1979-1983年:任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
●1983-1986年:任廣東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兼省委秘書長、省委黨校校長(其間,1983-1984年在中央黨校進修部政治經濟學專業(yè)學習)。
●1986-1988年:任廣東省委副書記兼廣州市委書記。
●1988-1991年:任廣東省委副書記。
●1991-1992年:任廣東省委書記。
●1992年起: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
●1993年后:兼任廣東省軍區(qū)黨委第一書記。
●1998年: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98年5月后:兼任全國人大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籌委會副主任委員。
●1999年10月27日病逝于廣州。
□鏈接·同代擷英錄
葉選平
葉選平,1924年11月生,廣東梅縣人。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78年至1980年任國家科委三局局長。1980年至1985年任廣東省副省長兼省科委主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市長。1985年至1991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1991年4月在七屆全國政協(xié)四次會議增選為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1993年至2003年3月任第八、九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是中共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五、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葉選平是廣東改革開放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者。他主政廣東期間,求真務實,勇于探索,不斷推進廣東改革開放事業(yè),領導廣東在全國“先走一步”。他在廣東11年的辛勤汗水,換來了人民的一個封號——“實干家”。
朱森林
朱森林,男,1930年10月生,上海川沙人,漢族,大學學歷,1952年7月入黨。1985年后,任廣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1988年后任廣州市委書記、省委常委、廣州警備區(qū)第一政委;1991年后任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省長;1996年后任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1998年1月當選為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是中共第十三屆中央候補委員、十四屆中央委員。
朱森林主政粵府不久,就陪同鄧小平視察珠海。鄧小平“南方談話”后,廣東立刻制定了趕超“四小龍”的規(guī)劃。1992年7月1日,廣東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了《關于加快廣東發(fā)展步伐,力爭20年趕上亞洲“四小龍”的請示》,內容涵蓋了趕超“四小龍”的目標和步驟。隨后,廣東推行重要的針對糧食購銷體制的改革,對全國影響深遠。
該貼已經同步到 汕閩人0660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