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威廉 ·林賽 William Lindesay
翻譯:吳琪
85C22C622F15418FBF53A26F69C841CF.jpg (86.86 KB, 下載次數(shù): 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8-17 08:48 上傳
● 說明:現(xiàn)代宣傳畫,劉旦宅畫,80厘米×110厘米
● 來源:1960年印刷25萬張,并通過全國新華書店銷售。這幅畫1999年購置于香港。
● 當前狀態(tài):本文作者收藏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確,新中國是在推翻了舊政權(quán)統(tǒng)治之后成立的獨立自主的國家。與清代不同,新中國并沒有棄長城而不顧。部分長城被修整一新,成為民族精神與和平的象征,隨后也成為著名的旅游風景區(qū)。
新政府清醒地意識到,如果將這個古老的國家引向新的道路,新政權(quán)的合法性能否得到世界的承認是一件頭等大事。萬里長城雖是封建王朝的遺跡,但她也是千百萬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她可以用來作為全中國人民團結(jié)勝利的象征。文化宣傳機構(gòu)的專家們深深懂得,萬里長城的新角色和新用途可以服務(wù)于這一政治目標——塑造新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和諧與和平的形象。
宣傳畫《友誼長城萬里長》是1960年畫家劉旦宅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畫面上,萬里長城的地理長度被比喻為和平的時間長度。人與人、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友誼像長城一樣源遠流長。這幅畫在1960年就印刷了25萬張。當時中國有6億人口,漢族占96%,其他少數(shù)民族僅占4%。其中能識文斷字的占25%,另外75%目不識丁。用這種繪畫的手法,外加配合拼音的題目設(shè)計,更容易被廣大百姓理解。
畫的前部是一群能歌善舞的年輕人,他們都是來自“中國民族大家庭”中不同的民族;再仔細往他們身后的長城上看,各種膚色的“外國友人”也受到了熱情的接待。畫中的意思不言而喻:由漢族和其他少數(shù)民族共同建立既強大又和諧的新中國,不僅國內(nèi)各民族團結(jié)一致,與世界各國人民也成為朋友,友好相處。這張寓意深刻的宣傳畫似乎在傳達這樣一個信息:新中國堅持和平,不與世界為敵。
距離北京80公里的八達嶺地勢險峻。宣傳畫中的長城原型就是這座雄偉壯觀的八達嶺長城。蘇格蘭探險家約翰·湯姆森曾在1871年從北京出發(fā),歷經(jīng)四天的艱辛跋涉,用牲口馱著他的珍貴攝影和沖印設(shè)備,拍攝出第一批畫質(zhì)優(yōu)良的八達嶺地區(qū)長城照片。1909年,京張鐵路修建通車之后,當天往返北京成為可能。
1954年10月,印度總理尼赫魯是第一位正式訪問中國的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他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陪同參觀了八達嶺長城。
從1958年以后,中國攝影師們才開始用圖片記錄這種重要的外交時刻。前蘇聯(lián)國防部長克利門特·伏羅希洛夫來訪時,其表情如同腳下的長城路面,“高低不平”。這似乎預(yù)示著赫魯曉夫和毛澤東之間的不和,以及兩國外交關(guān)系的緊張。隨后,參觀長城已經(jīng)成為標準的外交禮節(jié),無論春夏秋冬,不管嚴寒酷暑。
截止到2014年6月, 共有490位國王、女王、宗教領(lǐng)袖、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和政府部長在八達嶺上參觀行走,并合影留念。1990年外交部長錢其琛將其稱之為“外交關(guān)系中里程碑式的記錄”。如今,新中國走過了60多個歲月,萬里長城也用她自然魅力的“軟實力”化解了外交關(guān)系中強硬的攻擊性的一面。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造訪八達嶺長城時說道:“這是我到過的最美的地方之一......”
原文鏈接: [url=]http://www.nationalgeographic.com.cn/the_magazine/main_themes/593.html[/u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