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羅漢果0660 于 2012-4-3 14:32 編輯
000.jpg (23.16 KB, 下載次數(shù): 5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4-3 13:36 上傳
文/鄭守治
結語
呂天成《曲品》又評《天書》云:
孫龐有元劇,此記亦斐然。雖見弋陽腔演之,亦頗激切。
此處逕寫“天書”,可見仍指初刻本,而非重訂本。明代弋陽腔所演的是初刻本,作為弋腔嫡系的清代北京高腔承其遺緒,是十分自然的事。正字戲源自初刻本的一段,也唱屬高腔系統(tǒng)的正音曲。百本張本和正字本同屬弋陽腔(高腔)系統(tǒng),由初刻本直接衍變而來,曲文改編的路數(shù)一致。至此,初刻本《天書記》作為一個典型劇目,在弋陽腔(高腔)系統(tǒng)內流播的歷史脈絡已初步清晰。重訂本雖廣為學者所熟悉,卻似乎不是一個在場上流行的本子。又檢《納書楹曲譜》、《集成曲譜》所收昆腔《馬陵道》折子,系出于元雜劇。這樣,明清以來,孫龐故事的演出,在劇本、聲腔上,形成了弋陽腔、昆腔兩大各自獨立的系統(tǒng)。
以上設想是否能最終成立,需要后續(xù)研究的驗證。其實,孫、龐故事在戲曲中的實際演變更加復雜。相關的文獻,至今仍保存著種類繁多的明清各類昆腔、高腔、亂彈的刻本、抄本。需要更多文獻資料的檢索和挖掘,并加以認真細致的研究。
其次,地方戲曲文獻蘊涵著中國戲曲史的重要信息,尤其不可忽視。單從技術層面來說,可以為某些古本戲曲文獻的發(fā)現(xiàn)提供關鍵的線索。起初筆者在整理、?闭謶颉恶R陵道》時,惜《闖宮》等難覓原本,猜測應出自另一罕見古本。于是以此為線索,勤加檢索,終于在《月露音》發(fā)現(xiàn)相關的部分曲文。再參考相關著錄,確定初刻本《天書記》的存在,乃至窮追不舍,終于得見全本初刻本《天書記》。初刻本一發(fā)現(xiàn),則正字本、《月露音》本、清百本張本之源流也俱已澄清。此外,正字戲現(xiàn)存的《忠義烈》、《鐵弓緣》等劇目雖見前人著錄,仍未找到古本原本;《雷霆報》一劇則未發(fā)現(xiàn)有別處的著錄。將來,對這些劇目源流的考證端賴于原本的發(fā)現(xiàn),對于戲曲史研究來說,也有重要的補闕之功。正字戲《馬陵道》的研究方法,可為有益的示范。
附圖:初刻本《天書記》
(原文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