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鄭守治 正字戲也名正音戲,用官話唱念,是廣東省首屈一指的古老稀有劇種,目前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字戲表演風格古樸,氣魄宏大,特別擅演連臺本戲。文戲的唱腔保留著古老的面貌,以曲牌體的正音曲(融合弋陽、青陽古腔)、唱牌子為主,雜以亂彈、小調等。正音曲以奚琴領奏,大鑼、大鼓伴奏,唱牌子以笛子、大小嗩吶伴奏。傳統(tǒng)有紅面、烏面、白面、正生、武生、白扇、正旦、花旦、帥主、公末、婆、丑12行當。
正字戲有傳統(tǒng)劇目兩千六百多個,分為文戲和武戲。文戲至今保存劇本有部分清代、民國抄本,以及較完整的1950年代的記錄本。有 “四大喜戲”、“四大苦戲”和“四大弓馬戲”,統(tǒng)稱十二真本戲。武戲多為連臺本戲,如《三國傳》、《隋唐傳》等。
正字戲劇本文獻通過師徒之間的傳抄而流傳。傳統(tǒng)上主要分為“總綱”、“提綱”和“單片”(也稱“己本”)。提綱一般標明劇目的演出場次、角色安排、排場,提示演員的唱、念、做以及音樂應用,傳統(tǒng)文、武戲都有提綱。提綱由戲班“大筆”(相當于劇務)執(zhí)掌。清末以降,正字戲大量搬演極少或沒有唱腔的提綱戲,所以這部分劇目的提綱數(shù)量尤為巨大。劇中的曲文、口白、科介則分行當抄于曲簿,由演員各自執(zhí)掌、學習,即為“單片”。今見文戲舊本多屬此類!翱偩V”即是完整劇本,涵蓋全劇各角色的曲文、口白和科介,今存同治十一年抄本《荊釵記》是現(xiàn)存唯一傳統(tǒng)“總綱”。1950年代,海豐永豐正字戲劇團、陸豐雙喜正字戲劇團由老藝人口述,記錄了一批完整的文武戲劇本,相當于“總綱”。文戲劇本多出自元雜劇、早期南戲、明代弋陽腔、青陽腔傳奇,咸依古本,除文字上的訛誤之外,曲文、賓白都極少變動,體現(xiàn)了古本在演出上的原始形態(tài),且保存了許多亡佚的文獻。但遺憾的是,1949年后正字戲藝術漸次失傳,劇本也被大量毀棄,部分遺存的劇本長期以來也沒有進行系統(tǒng)的搜集、整理、出版。編校正字戲劇本集,不僅對搶救、保存正字戲珍貴遺產有重要意義。也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也可為學者提供急需的研究資料。如在以往的研究中,筆者利用正字戲《琵琶記.認像》考證潮劇同一劇目的淵源以及和弋陽腔、徽調的關系,初步修正了過去潮劇研究中“南戲說”的偏差。而在《連環(huán)記》中更發(fā)現(xiàn)了活態(tài)的早期佚出戲文《貂蟬》。又以《馬陵道》為線索,發(fā)現(xiàn)了晚明重要曲家的汪廷訥《天書記》的初刻本。又通過《三關記》的考證,厘清了明傳奇《金锏記》佚出的形態(tài)。通過與正字戲的比較,使閩南四平戲這個塵封已久的劇種的劇本、聲腔面貌得以明晰?梢钥隙,正字戲劇本文獻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對中國戲曲史研究中的某些重要問題的解決,具有極為關鍵作用。
《珍本正字戲劇本集》(第一冊)是一部正字戲傳統(tǒng)文戲劇本集,主要以筆者搜集的1950年代永豐劇團、雙喜劇團記錄本為底本,參以正字戲的清代、民國抄本,以及《古本戲曲叢刊》、《善本戲曲叢刊》等所收古本進行校勘、對照,和必要的出校說明。全書有正字戲劇本文獻概述,每劇均附劇目提要,部分劇目淵源、形態(tài)考證論文以及相關資料。末尾附經考訂的傳統(tǒng)文武戲劇目表、劇本口述、記錄者、收藏者的傳略。
全書具體內容安排如下:
1、 正字戲劇本文獻概述
2、校勘凡例
3、《金印記》:有《唐二別妻》、《蘇秦考商鞅》、《真不第》、《當絹》、《鬧蘇門》、《六國封相》等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唐二別妻》參《歌林拾翠》所選《唐二分別》校錄,《當絹》、《鬧蘇門》、《真不第》參明萬歷《重校金印記》校錄。
4、《葵花記》:有《高彥真上京》(《高彥真中元》)、《孟日紅割股》、《勒路遇姬光》、《投店》、《投府下毒》、《閻王訴》、《鬼門關會》、《托夢》、《還陽平寇》、《孟日紅考察》等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參《歌林拾翠》所選《葵花記》之《日紅割股》、《尋夫遇寇》、《計害日紅》、《五殿訴冤》、《婆媳相會》、《日紅托夢》、《考察梁計》校錄。
5、《鸚哥記》:有《設計》、《踹鸚哥》、《扭奏》、《代替》、《上絞》、《搜府》、《脫難》、《思妻》、《弈棋》、《回朝除奸》等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參明富春堂《蘇英皇后鸚鵡記》、《時調青昆》所選《蘇英結奏》、《堯天樂》所選《潘丞相壽日思妻》校錄。
6、《馬陵道》:有《射火星》、《闖宮》、《搜驛館》、《馬陵道》四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參《元曲選》所選《馬陵道》校錄。小部分曲文參《月露音》所選《天書記》曲文校錄,并出校說明。附劇目考證論文。
7、《義俠記》:有《打虎》、《挑簾》、《裁衣》、《殺嫂》、《獅子樓》等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參明萬歷繼志齋本《重校義俠記》第十二出、第十四出、第十六出、第十七出校錄。小部分曲文參《綴白裘》所選《義俠記.服毒》校錄,并出校說明。
8、《白兔記》:有《打兔》、《井邊會》、《拼父》等出。以莊子福抄本為底本,參《八能奏錦》所選之《承佑游山打獵》、《摘錦奇音》所選之《三娘汲水遇子》、《徽池雅調》上層所選之《汲水遇兔》、《徽池雅調》下層所選之《小將軍打獵遇母》、《時調青昆》上層所選之《三娘汲水》校錄,并出校說明。另原抄本有異文二段,錄于后。
9、《滿床笏》:有《草埔會》、《醉薦》(《醉席》)、《龔敬跪門》、《當妾買妾》、《解甲封王》、《拜壽》等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參清康熙本《十醋記》第二出、第五出、第八出、第九出、第二十七出、第三十六出校錄。
10、《翠屏山》:有《戲叔》、《知情》、《酒樓》、《殺山》等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參《古本戲曲叢刊》所收清雍正九年鈔本《翠屏山》第十九出、第二十出、第二十一出、第二十三出、第二十六出校錄。
11、《彩樓記》:有《彩樓》(《赴彩樓》)、《大迫堂》、《化子辱相》、《評雪辨蹤》、《差書京城會》等出。以陳春淮所藏抄本、記錄本為底本,參明萬歷富春堂本《彩樓記》(一下稱簡稱富春堂本)、萬歷富貴堂本《李九我批評破窯記》(以下簡稱李批本)校錄。
12、《爛柯山》:以記錄本為底本,參《歌林拾翠》所選《爛柯記》之《崔氏迫嫁》、《馬前覆水》二出校錄。其中因《崔氏迫嫁》尾缺,部分曲文參《醉怡情》所選《爛柯山》之《后休》一出校錄,并出校說明。
13、《羅帕記》:有《王可居休妻》、《康淑貞遇虎》、《拷打三媽》、《仙女雙戲居》、《王幫濟中元》、《會同館》、《庵堂會母》、《赴任除姜雄》等出。以1950年代記錄本為底本,參《詞林一枝》所選《王可居迫妻離婚》、《八能奏錦》所選《可居夫妻游戲》校錄。
14、《三元記》:有《斷機教子》、《中元》、《榮歸》(《大團圓》)三出。以記錄本為底本《斷機教子》、《中元》二出分別參《歌林拾翠》所選《斷機教子》、《三元報捷》校錄,《榮歸》參明萬歷富春堂本《商輅三元記》第三十七、三十八出校錄。
15、《漁家樂》:有《趙徒戲霞》、《相梁》、《刺梁》等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參《綴白裘》所選《漁家樂》之《相梁》、《刺梁》二出校錄。
16、《櫻桃記》:以記錄本為底本,參明刊本《櫻桃記》第十一出、第十三出、第十五出、第十七校錄。
17、《蝴蝶夢》:以記錄本為底本,參《綴白裘》本所選《蝴蝶夢》校錄。
18、《玉簪記》:有《赴試》、《偷詩》、《佳期》、《追舟》等出!锻翟姟、《佳期》二出以舊抄本為底本,《追舟》一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參明萬歷繼志齋本第二十三出《秋江哭別》校錄。
19、《斷發(fā)記》:有《離婚》、《辯劍》(《拒父》)二出。以記錄本為底本,參明《時調青昆》之《德武離婚》、萬歷世德堂本《裴淑英斷發(fā)記》第三十二出《裴矩逼嫁》校錄。附考證論文(寫作中)。
20、《風云會》(《趙匡胤送京娘》):以劉仁勛抄本為底本,參《古本戲曲叢刊》五集影印舊抄本《風云會》第十七出《送歸》校錄。
21、《木蓮救母》:以記錄本為底本,參鄭之珍《目連救母勸善記》之《花園捉魂》、《六殿見母》二出校錄。
22、《三關記》:以記錄本為底本,參《摘錦奇音》所選《六使私離三關》校錄。附考證論文。
23、《昊天塔》:以記錄本為底本,參《元曲選》之《昊天塔孟良盜骨》第四折校錄。
24、《荊釵記》:以劉萬森藏同治十一年至民國總綱抄本為底本,參其他清代至民國單片抄本校錄。
25、正字戲傳統(tǒng)文武戲劇目表。
26、劇本口述者、記錄者傳略。
(原文轉載)
該貼已經同步到 汕閩人0660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