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成网站在线在线观看_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无毒不卡_亚洲无码免费在线观看_亚洲欧美人女户中文字幕

查看: 70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品清湖 人文] 【品清湖第二期】沙坑探蹤(民俗)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樓主
發(fā)表于 2020-11-10 11:35: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沙坑探蹤
何秀榮


  捷勝鎮(zhèn)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早在五千年多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便有先民在捷勝沿海的沙坑、牛肚、東坑和沙角尾等地漁耕狩獵、繁衍生息,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文化遺址。特別是“沙坑文化”,已成為國際考古學家所熟知的考古文化名詞,可以說,“沙坑文化遺址”是汕尾(舊屬海豐縣一鎮(zhèn))眾多古文化遺址中的前沿陣地。
  1933年,捷勝天主教堂殷神甫在捷勝教友的協助下,在捷勝沿海的沙坑、牛肚、東坑及沙角尾等文化遺址進行長達四年的挖掘、采集,共獲取石器、陶器及陶片10余箱,隨后與汕尾基督教福音醫(yī)院院長英籍醫(yī)生裴義禮合作,將文物偷運到香港。
  1934年,自香港來到汕尾郊區(qū)十八鄉(xiāng)傳教的英籍神甫、考古學家但尼爾·芬戴禮(DonieIJ·Fim),首次發(fā)現汕尾埔上墩遺址的出土文物與香港南丫島出土的文物相類似。在歷時三個月的考古活動中,芬神甫共拾獲和收購了大量的磨光石器及陶器、陶片,并將其帶到香港,隨后又在香港陸續(xù)發(fā)表了有關這次重要考古發(fā)現的13篇論文,從而推翻了“南中國沒有新石器文化”的歷史定論。
  時任汕尾天主教堂總管的意大利神甫麥兆漢[一作“麥兆良”(R·Maglioni,起初亦曾協助芬神甫在汕尾一帶進行考古工作。1936年,芬神甫在香港去世后,麥神甫連續(xù)十年致力于汕尾史前文化的考古研究,其足跡遍及汕尾沿海的石腳桶、下洋、埔上墩、梧桐鄉(xiāng)、禎祥、牛肚、沙坑、東坑、三角尾、寶樓山、橋仔頭、獅仔山、石鼓、南町、菝仔圍、施公寮、湖東、過港山、竹嶺腳、建茶、埔尾、寮口、徑尾、新徑等20余處史前遺址。因他從1926年起便來汕尾傳教,能操一口半生不熟的漢語,是個“汕尾通”,跟鄉(xiāng)下人接洽方便,故此,他收集的文物極其豐富,共有1萬余件,全部存放于汕尾天主教堂的神甫房,其中包括捷勝沙坑北遺址出土的彩繪圈足盤和敞口罐、東坑南遺址出土的流帶把壺、沙角尾遺址出土的矮圈足陶罐及大量的石器、陶器、陶片等。1946年,麥神甫將其中6000余件文物及其考古手記、筆記等資料帶往香港,余者4000件則存放于汕尾天主教堂。后來,他根據汕尾史前文物資料及考古筆記,撰寫了多篇論文。最初的研究論文《海豐考古收獲》,曾于1938年初在香港《自然科學雜志》上發(fā)表,論證了汕尾史前原始居民主要是經柬埔寨、香港來的西方種族,與“仰韶文化”同源的觀點。同年春,在新加坡舉行的“第三屆遠東史前史學家會議”上,又發(fā)表題為《南中國考古收獲的幾個要點》的重要論文。1952年,他又在《遠東學報》上發(fā)表了《南中國考古》的重要論文,提出汕尾新石器時代的“沙坑文化”、“沙角尾文化”、“菝仔圍文化”、石銅混用時代的“徑尾文化”及青銅時代的“寶樓文化”等考古文化名稱,并以此將汕尾史前時期劃分為:新石器時代以沙坑、沙角尾、菝仔圍等典型遺址為代表的文化時期;石銅混用時代以徑尾遺址為代表的文化時期;青銅時代則以寶樓山遺址為代表的文化時期。此外,他還把菝仔圍文化類型中的捷勝沙坑南和東坑南遺址出土的有機物,送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作碳十四的年代估定測驗。1953年,在他去世六個月后,其化驗報告才送達。
  1942216日,我國著名民族學家楊成志博士(海豐籍)為搶救汕尾史前文物,防止洋神甫再次將文物偷運到國外,亦特地與其姓程的秘書來到汕尾埔上墩考察,3月又赴捷勝沿海的牛肚、沙坑、東坑、沙角尾等遺址進行考古研究。當時,他們住在捷勝城內第五街何氏宗祠的大廳。在何少全、何漢邦、蔡時夏等人的陪同下,只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便挖掘、采集到大量的石器、陶片,加上楊成志在汕尾埔上墩、禎祥、梧桐鄉(xiāng)和石腳桶等遺址所采集的文物,共計有一千多件。后來,這些文物被運回坪石原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作南方考古教材標本,培育了一批考古人材。其考古資料在中山大學《文學院報》發(fā)表,1943年,又在中山大學文學研究期刊《廣東人民與文化》上發(fā)表。19451月,日寇南侵,韶關坪石淪陷,這千余件文物以及麥兆漢原存放于汕尾天主教堂、后被楊成志運到坪石中山大學的4000多件文物,一同消失得無影無蹤。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其下落猶未為人知曉。
  建國前,民族學家顧鐵符先生亦曾到過捷勝、遮浪考古,獲得少量的石器、陶器及陶片,并發(fā)表了《海豐先民遺址探撿記》。1983年——1984年,海豐縣文物普查隊重新對各個古文化遺址進行調查,在捷勝采集到一批典型的文化遺物,進行了必要的考古研究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果和實物資料,F其文物存放于海豐縣博物館。20037月,廣東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長邱立誠率眾到捷勝考察,對沙坑文化遺址出土的各種石器、陶器作了鑒定,認為捷勝的歷史可以上溯至5000多年前。

沙坑北遺址
  沙坑北遺址位于捷勝鎮(zhèn)西南2.5公里處,遺址東南面約一公里是沙坑村,因為村前有一坑溝,底質為沙,故取名“沙坑”。它靠山面海,西北部為丘陵,東南部為海岸平原,聚落沿公路西北、東南方向呈塊狀分布。南距龜齡島海域約二公里,逶迤的丘陵地帶成為該遺址北面的天然屏障;東面有山溪經村前排洪溝向南流出龜齡島海域。歷年來因造林砍林的緣故,該遺址已受到嚴重破壞。出土文物有磨光石器和夾砂粗陶片。
  石器,只有雙凸面磨光石斧,并沒有發(fā)現石制飾物和其他器類。
  陶器,多為夾砂粗陶器,有夾砂陶罐、陶釜殘件等。器形呈敞口、斜肩、鼓腹;器表加淺褐色陶衣,飾繩紋、刻劃紋、篦點紋等。燒制火候低。此外,還有制作精良的泥質軟陶陶器,這類陶器有敞口罐、圈足盤等。
  這類遺址還包括東坑遺址(《粵東考古發(fā)現》一書稱SON)。
  沙坑北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五千年至六千年。

沙坑南遺址
  沙坑南遺址(《粵東考古發(fā)現》一書稱SOS)位于沙坑北遺址南側,東北面一公里是沙坑村,南距龜齡島海域約一公里,東面有淡水山坑向南流出大海。出土文物的特征:
  石器:石錛的橫截面呈梯形,有一種成弧凹形刮削器。還有石箭鏃、石矛、石戈等石器磨制特別精良,數量和器類都較多,是一處重要的制石箭工場。
  陶器:主要是一種飾繩紋的夾砂粗陶器。還有一種飾方格紋的泥質軟陶陶器,口沿用輪制,腹部用手制而器身頗薄。這種方格紋陶器與菝仔圍遺址最具代表性的泥質軟陶陶器相類似。
  據研究,沙坑南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貝殼碳十四化驗測定的年代是公元前1050年(差距100年),即距今三千年左右。

東坑南遺址
  東坑位于捷勝鎮(zhèn)西南5公里處,相傳村民乃由福建遷來,因村前有一山坑溝自西向東延伸至大海,故取名“東坑”。地形三面環(huán)山,中間為谷地,南臨大海,聚落沿公路東北、西南方向呈塊狀分布。該遺址(《粵東考古發(fā)現》一書稱為TAS)位于東坑村南側,東臨東坑湖,西二公里是東坑鹽町,南距東坑海一公里,北距東坑村二公里,東北面有山塘圍溝淡水山坑,流經遺址東面出海。遺址面積約五十多畝。出土文物的文化特征:
  石器:主要是一種數量較多的、呈弧凹形的刮削器。有一種橫截面成梯形的石錛。還有石箭鏃、石矛、石戈等。
  陶器:夾砂陶器有黑陶和紅陶二種,主要器類是敞口罐。還有一種矮圈足夾砂陶碗,器表飾繩紋。泥質陶有淺紅色和灰色二種,主要是一種有流帶的把壺,有一種直口陶罐和燒制火候較高的陶砵,器表均飾方格紋或雙線方格紋。有的方格紋陶已燒制成近瓷的硬陶,具備了較高水平的制陶枝術。
  海豐縣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文物普查中,發(fā)現東坑南遺址還出土有一種帶深粽色厚釉的泥質陶片,由此說明,用釉的年代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
  以上出土文物的文化特征表明,東坑南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末期。該遺址木碳樣本的碳十四化驗,年代測定于公元前1175年(差距400年),即距今三千年左右

沙角尾遺址
  沙角尾(《粵東考古發(fā)現》一書寫作“三角尾”<SAK>)在捷勝鎮(zhèn)東南2公里處,因地處南海沙灘灣角尾處,而取名“沙角尾”。東北部為丘陵,西北部為海岸平原,南臨海。聚落呈海灘西北、東南方向呈塊狀分布。該遺址位于沙角尾村東南500米處的臨海山坡上,山坡多為紅粘土,草木不長,水土流失較嚴重。其出土文物有:
  石器,主要是多型號的磨光長身石斧、石錛及少量的有肩石錛,還有呈葉形的磨光石箭鏃。
  陶器:主要是一種矮圈足陶罐,飾曲折紋,腹部飾一周附加堆紋。有的罐口沿帶流。器表飾繩紋、斜方格紋、葉脈紋、曲折紋等紋飾。
  沙角尾遺址屬于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四千多年。

牛肚南遺址
牛肚村位于捷勝鎮(zhèn)南2公里處,因地處牛地腹部而取名“牛肚”。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為丘陵地帶,東南為海岸平原。東北毗鄰大淋村,西南與沙坑村接壤。聚落沿公路西北、東南方向呈塊狀分布。該遺址位于牛肚村南側臨海的斜坡上,東鄰云海寺,西近裕霖油庫,西南有大石牯古村落、沙坑南和茅埔墟鎮(zhèn)等遺址。面積約2000平方米。披露地面的器物有瓦當、陶碗、陶罐及盤等殘片。這一遺址與東坑南、沙坑南遺址屬同一時期。其出土文物的特征為:
  石器:主要是一種橫截面成梯形的石錛、石斧,制作精良,但數量較少。
  陶器:主要是夾砂粗陶,分白陶和紅陶二種。陶碗有刻劃紋、方格紋等紋飾,其中還有一種已被燒制成近瓷的硬度淺青色陶碗,但器表未飾紋樣。
  據考古研究,這一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有三千年左右。
(節(jié)選《捷勝風情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市民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客服投訴、違法和不良信息、未成年人保護舉報電話:0660-3277345 舉報郵箱:swsmw@qq.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