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汕閩人0660 于 2012-4-9 14:52 編輯
777.jpg (80.68 KB, 下載次數(shù): 2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2-4-9 12:43 上傳
據(jù)傳:大安“八獸舞”源于唐武德五年朝廷在陸豐大安鎮(zhèn)設(shè)置安陸縣奠基慶典,時人以“八獸”出賀。由于“八獸”造型逼真,氣勢非凡,被視為吉祥之物。之后,大凡大型慶典,必出“八獸”。大唐遺風,綿延千余年,流傳至今。道教始于東漢,興盛于唐代,并延續(xù)于宋、金、元、明等朝代。至清代,因道教被視為漢人的宗教而受到壓制!鞍讼伞睂俚澜倘宋铮瞥延 “八仙”傳說,但并沒有“八仙騎八獸”的出現(xiàn),至宋時“八仙”才定形,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八仙騎八獸”的模樣了。大安“八獸”,是“大唐文化遺存”的一顆明珠。
“八獸”是指麒麟、獅、象、綿羊、青牛、老虎、鹿、馬八只動物,是傳說中“八仙”的座騎,由六男二女八位兒童扮成八位仙人騎在八獸上進行表演,故也稱“八仙八騎”、“八仙騎八獸”。依據(jù)各仙座騎及表演時的出場順序分列如下:一是漢鐘離騎麒麟、二是呂洞賓騎雄獅、三是韓湘子騎綿羊、四是曹國舅騎青牛、五是李鐵拐騎猛虎、六是張果老騎駿馬、七是何仙姑騎福鹿、八是藍彩和騎大象。 八獸舞是廣場舞蹈,表演形式主要有“跑、跳、拜”三種!鞍双F”造型古樸,表演起來形神兼?zhèn)洌瑚梓胗喝莞毁F、獅子耀武揚威、大象慢條斯理、綿羊純善可親、鹿悠然自得、馬矯健昂揚、青牛憨厚可愛、虎威猛可懼。八獸外形龐大,如老虎,身長9米,體寬直徑1.5米,高近2米,重150多斤;外加仙童體重,總重量超200斤。如此龐然大物,需靠多人協(xié)力才能進行表演。表演時每只須配身強體壯者6人,由兩人一前一后在獸體內(nèi)抬著,由于看不到外面路況,須靠外面四人分列兩側(cè)指揮,分三班輪換,另加一扮仙人兒童,共7人,八只計56人。外加一人持叉開路,武畔樂隊5人(鼓手1人,號手2人,鑼、鈸各一人)和帶隊、后勤人員總共計70人。每次出演可謂興師動眾。 “八獸”巡游,萬人空巷,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夾道爭觀。雖有舞著“鐵虎叉”的“開路神”,腰束紅巾,齜牙咧嘴,不時左、右、上、下各刺三下,以示開路,但還是造成交通阻塞,以至“八獸”隊伍進退不得。這時,“八獸”中的猛虎、大象開始出列跑起來當“開路先鋒”。幾米長的象鼻能伸能縮,出其不意,伸向圍堵人群,尤其是一丈多長的虎尾,甩起來虎虎生風,無人不怕,圍 觀者霎時如浪涌般散開,驚叫聲、歡笑聲此起彼落。待眾人讓出道來,大象、老虎才重新歸隊表演。大概是老虎的威猛最讓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有人將大安“八獸”說成“大安墟弄大虎”。 香港蔡惠進整理
轉(zhuǎn)載請注明@汕尾市民網(wǎng)(www.www.cyndoramadesign.com)
|